第(2/3)页 宋徽宗被忽悠得满心欢喜……从这之后,强弩之末的北宋就开始在作大死的路上,狂奔不止…… 与此同时,各地农民起义,也像雨后春笋般,冒了出来。 以宋江为代表的水泊梁山,在苟且发育了几年之后,也在宣和年间正式起义。 而后,北宋风雨飘摇,没几年金兵挥戈南下,直接嗝屁了。 …… 嘶! 武大郎倒吸一口凉气。 乱世将至,危机感爆棚啊! 看来,得加快发育速度,壮大自身实力了。 好在,眼下还只是政和元年,距离天下大乱,还有一段时间! 正思索着,一个头发花白、衣着寒酸、拄着拐杖的老奶奶,颤颤巍巍地从人群中站了出来,面色急切地问道:“大,大郎,葱油饼涨价了,那炊饼会不会涨价?” 炊饼,可是清河县底层民众们的主食啊! 眼下,物价飞涨,其他家的炊饼都纷纷涨价,至少5文钱一个,只有武大郎家,3文钱一个的炊饼,成为穷人们果腹首选。 如若这武大郎炊饼铺的炊饼也涨价,那他们这些底层百姓,可就吃不起饭了。 阿婆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,带着一丝忐忑,浑浊的眼球中,透露着一抹不安。 武大郎知道眼前这老人,她就是西街的兰婆婆。 兰婆婆老公死得早,靠打零工将独生子拉扯长大。 几年前,独生子去了外面闯荡,至今未归。 兰婆婆的生活,很是艰巨,平日里就靠着乡邻们的接济过活。 嘶! 武大郎的心,仿佛被什么尖锐的东西蛰了一下。 草率了。 “各位乡邻们,不要误会啊!我只是说葱油饼涨价,没有炊饼也涨价!” “这里,我武大郎,今日就在此给各位承诺,我武大郎炊饼铺的炊饼,永不涨价!各位放心吃。” 轰! 话音刚落。 武大郎炊饼铺门口,掌声雷动。 “大郎啊,你可真是菩萨心肠。好人有好报,日后你要是不大富大贵,长命百岁,简直天理不容!” “什么叫活菩萨下凡?这就是!” “大郎这格局,实在不是凡人能比。整个清河县,也只有武大郎炊饼店,为我们这些揾食艰难、挣扎在生死之间的穷人们考虑。” “话不多说了,兄弟们,都给我冲,买爆大郎炊饼店!” …… 众人交头接耳,对武大郎赞不绝口。 武大郎自从到了宋朝,还从未被人当众这么夸过,当下小脸红红,讪讪道:“借您吉言!” …… 当晚。 第(2/3)页